有定期体检习惯的朋友天金策略
肯定对“拍CT”这件事不陌生
有人觉得
拍CT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
但有人会觉得
这些检查中有些不仅价格不菲
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元
有时候预约、等待
也是漫长的时间成本
有些检查可能还有风险和副作用
“不要拍CT啊!做一次CT
受到的辐射相当于拍400张X光!”
“CT做多了
容易让细胞突变成癌细胞!”
……
真的是这样吗?
展开剩余87%今天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01天金策略
CT都适用于哪些检查?
CT检查
适用于→CT图像断层成像可以做三维重建,适合观察骨和肺部细小的病变,包括外伤、出血。一般重要部位的CT检查,如:头颅、胸腹、脊柱、骨盆等优于常规X光。对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大血管检查等也有很大的价值。可用来排查肺部结节、淋巴结增大、骨折、冠心病等危险疾病。
缺点→但对于一些密度十分接近的软组织如脑、脊髓的部分病灶,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如磁共振。
02
CT是“癌症制造机”?
2024年6月央视新闻就曾专门辟谣指出,随着CT检查次数的增加,某些肿瘤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做CT检查就会患癌,因为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即可视为“安全”,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伤害。
美国放射学学会(ACR)、北美放射学会(RSNA)组织联合制定的
《常见成人影像学检查平均辐射剂量的参考值》
每做一次CT,辐射会不会累积?
其实CT扫描对身体产生的辐射并不是终生积累,如果一年之内偶尔进行1~2次CT检查,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多次进行CT检查,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图源:央视新闻
正常情况下,普通CT扫描后自身会进行代谢修复,时间大约为2个月。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辐射,我们每天也都在接受着来自环境的辐射:
每日吸20支香烟每年0.5~2mSv的辐射天金策略
坐飞机20小时的辐射剂量达到0.1mSv
地铁安检乘客时,每年可接受到辐射剂量<0.01mSv
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辐射剂量约为2mSV
所以,不要过于担心CT检查的副作用以及致癌问题。
图源:央视新闻
像CT、X线这样的医学检查,会利用X线辐射成像,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只要剂量没有超过100毫西弗/年,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而一次普通的X线检查,辐射剂量只有约1.2毫西弗,而一次局部的CT平扫,剂量通常也只是X线检查的几倍而已。
通过CT扫描基本上疾病都可以“见光死”,特别是肿瘤、血管性疾病、炎症以及外伤疾病患者,CT检查是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病情以及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因此,做CT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看,CT辐射和病变没有及时发现对生命健康的威胁比起来,危害要小很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王培军2024年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剂量科学分析,一年一次或两次X线和CT检查产生的少量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几乎没有产生重要影响,但要避免短时间内无必要重复地检查。
尤其是备孕夫妻或者处在孕期、哺乳期的妇女,婴幼儿等免疫力低下等特殊人群,如果必须要做CT检查,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03
这10种病不用着急做CT
1. 感冒发烧
普通的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引起,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通过血常规、咽拭子等简单检查即可初步判断病情,一般无需进行CT检查。
2. 普通咳嗽
多数咳嗽是由感冒、咽喉炎等常见疾病引起,可通过听诊、血常规、咽拭子等检查来初步诊断,只有当怀疑有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等严重疾病时,才需要做CT检查。
3. 轻度头痛
如果是偶尔出现的轻度头痛,通常可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血压测量等简单检查,找出可能的原因,如紧张、疲劳、血压波动等,而不是直接进行头部CT检查。
4. 骨折外伤
四肢外伤、普通骨折的初步诊断通常通过X线片即可完成。CT仅在复杂骨折(如关节内骨折、脊柱损伤)或需要三维重建时使用,普通骨折无需常规CT扫描。
5. 脊椎疾病
脊椎疾病一般建议首选核磁检查,其次才是CT检查。
6. 头部疾病
大脑、脊髓病变、脑梗建议核磁检查。急性脑出血才建议CT检查。其余包括颅内肿瘤等大多数疾病都建议选核磁检查。
7. 腹部盆腔疾病
腹部盆腔疾病除胃肠道外,检查其余脏器首选超声。如不能确诊,可进一步进行CT、核磁检查。
8. 牙科疾病
龋齿、牙周炎等常规口腔检查结合X线片即可满足需求。牙齿CT对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的诊断价值有限。
9. 胸部疾病
胸部疾病大致了解建议选X光检查,细致分析诊断建议选CT检查,而肺部疾病首选低剂量CT检查。
10. 心脏不适
高危胸痛病患,为排除冠心病可选CT检查。但一般情况下,心脏疾病首选超声或核磁检查,如要看冠状动脉有否病变,可首选CT血管造影检查。
所以,“有事没事就来拍个CT”的做法并不明智,而担心辐射一味拒绝CT检查同样不可取。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才是最为恰当的做法。
来源 |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天金策略,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北京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